貿易商的沈痛告白二-轉型途徑

要怎樣在對的時間點將資源投入在對的部門,是運氣也是實力。


年關將近,小編又跑到老周那串門子順便拜年,也延續上次的話題,客人逐漸流失後貿易商們有哪些方法繼續生存,老周說到工廠自己招募國外業務跟客人對接很正常,但也不是所有工廠都願意花時間新增部門,畢竟這筆人事費跟建置也是一筆成本,當時還是有一部分的工廠是靠我們這邊接單的,另一方面像我上次提到的,很多客人不想一次接觸這麼多供應商,就請我們當單一窗口,讓我們去負責聯繫處理後續,不過生意做幾次後,大家熟門熟路的,客人變少是必然的。
這時有的貿易商看上游客人做得這麼賺,自己也想來試試看,於是跟供應商說也不管客人跟你買什麼,也給我來一點吧,貼上自己的品牌賣到其他國家去,通常貿易商不會去跟自己客人搶生意,所以多半是銷售到客人沒有經營的地區,而這種貿易商就是品牌與貿易一起做的商人,他有自己的品牌銷售其他國家,同時他也會接他客人的單子賺手續費,比起傳統貿易商賺的更多。


最終希望公司大部分利潤都靠品牌,這樣就能從中間人轉成品牌,但轉型為品牌談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如登天,一方面自己剛開始的量不夠,跟工廠談的價格不是這麼漂亮,二是自己做品牌代表要行銷也有庫存壓力,有的貿易公司轉型失敗就破產了,畢竟貿易公司不用負擔很多風險,抽%數雖然容易被取代但也相對安全,不過也有的台灣品牌努力地撐過去,到現在也成長不錯的品牌商,業績增加後也陸續增加客服跟直營店,後來品牌成為公司大部分的利潤,也就沒做繼續做貿易的本行了,轉變的過程其實不是說變就變,在這過程中,接單與品牌的利潤會彼此消長,不是說今天要做品牌就可以直接把貿易部門砍掉,要怎樣在對的時間點將資源投入在對的部門,是運氣也是實力。


而另一派的貿易商,仍然覺得做品牌風險太高,選擇增加自己的專業背景以及服務項目,像是高度加工的精密零件,有的連客人自己都會搞錯規格,如果貿易商懂得規格比他們還熟悉,能在他們填錯規格的時候給予糾正,那上游就非你不可了,客人懂他們想要的是什麼,供應商了解他們能提供什麼,但兩者間的溝通有時還是會有落差。
而像我這派的貿易商,老周得意地說著,就會找尋外部資源去改造,就像我找你們公司一般,增加新的使用者介面、將型錄電子化,使客人能更快的找到自己需要的規格與產品,比起客人直接與工廠接洽,更能節省許多時間,而相對其他同行還在用電話確認訂單、跟工廠確認規格、尋報價等問題比起來,用對工具真的能節省很多時間,老周驕傲的說:「算我老了,還是嗅得到潮流的味道。」

像最近很紅的Uber,直接跟客人談一定賺比較多,為什麼使用者跟某些司機還是愛用他呢?甚至還握手言和一起合作,就是因為他方便又快速,這個時代時間就是金錢,甚至大於金錢,用點小錢就能買到效率,何樂而不為呢?客人可以快速找到車子、信用卡付款、預估車程,而司機也能快速接單,當時我想貿易商一定也有類似的軟體工具,所以就找到你們啦。
說到這老周哈哈大笑的拍著我的肩膀,讓我有點不太好意思又有一點驕傲。話題至此,老周說下次要去拜訪南部的下游,剛好也是我們公司的客人,說可以一起結伴去給人家拜個早年。

沒有留言